今天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大致是一家餐厅机器人在点餐、送餐。
再加上之前看到阮一峰老师的一本书:《未来世界的幸存者》,思考很多,故写下感想。
首先,引用书中一段话:
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正在变得比人类更强大。
在可预见的将来,技术最终将淘汰人类。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夸张一点,可以说在未来五到十年时间电脑可以代替大多数工作,他们比人类做的更快更好。比如:机器人取代服务员、售货员;扫地机器人取代清洁员;ATM取代银行职员;自动驾驶取代司机,要知道目前特斯拉的 Autopilot 等级已经达到Level 3(某些情况下可以达到Level 4);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客服、前台等等…被取代之后,他们要干什么呢?能干什么呢?
你会说,新技术普及之后必然会衍生很多其他新兴行业。没错,确实会,但数量远远会小于被取代的职位。想想诺基亚时代的Symbian、这两年HTML 5的兴起与Flash的没落,这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工作。换句话说,那些被淘汰的人们可以胜任么?答案也很明显,大部分人都不能胜任。为什么呢?因为你要从零开始,重新学习与你之前行业无关或关联性很少的技能。要知道啊,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跟刚出校门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又有什么优势呢?
再次引用书中一段话:
不是每个人都善于学习,更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意愿。大多数人只希望生活舒适,不愿意动脑筋,去搞懂那些抽象的公式。而且,要求40、50岁的人跟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一样拼搏,也不现实。如果终生学习是唯一的就业出路,那对于多数人来说,就是没有出路。
…
当代国家是建立在人对国家有用的基础上的,大部分人的角色是工人和士兵。如果这些角色被机器取代,那么底层的人们对国家来说,也就不再重要了。国家很可能会忽视他们的需求,只是出于社会稳定的目的,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而人们也比以往更依赖政府,因为如果政府停止救济,他们就无法养活自己。
第二段很像《北京折叠》中的场景,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不同的空间中,随着不同阶级住着不同的人:第一层毫无疑问就是当权者,第二层是中产阶级,第三层则是处于底层、被这个时代所抛弃的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力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准确的说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机器人早已可以替代他们,不幸的是,这些人占了大多数,当权者只不过为了社会稳定而保留这些工作。
说到现在,我觉得每个人都要考虑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继续现在的工作之后,自己的Plan B是什么?如果年轻的话或者考虑换掉目前在做并且未来短时间内可能被取代的工作,比如我正在Udacity学习机器学习这一课程。
看完这本书后,我跟很多朋友都提起了这些观点并推荐了这本书。但,大部分都没什么反应。
那么,我们应该有的危机意识呢?
最后,附上《未来世界的幸存者》一书的在线阅读地址:
https://ruanyf.github.io/survivor